第407章 什么叫家天下啊(第3页)
李明轻快地打开账册,只是瞟了一眼,便不禁啧啧称赞:
“不愧是两代房相,做账就是做得漂亮。”
把一个国家亿万民众、形形色色又错综复杂的经济民生活动,以数字的形式转录,以一目了然而逻辑严密的形式展示出来。
想来也知道,这是一项多么困难的壮举。
“因为在统计制表时,原唐国疆域还没有纳入我国管理,财务数据没有获得,因此数据范围仅限于大河以北的原大明领土范围之内。”
杨太后笑呵呵地端详着翻阅账本的李明,就像普通的慈祥母亲端详埋头苦读的儿子一样:
“两国合并、天下归一,先得要合并统计数据口径。”
只是母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有点纲。
“嗯,我在前线的时候,已经寄信给长孙延,让他牵头落实此事,并让房遗则协办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们有的忙了……”
李明一边翻阅着账目,一边应和着。
国家之大,记录经济活动的账目自然也是天文数字。
但是房家父子记账很有技巧,主要条目一目了然,堪称人肉exbsp;(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7章什么叫“家天下”
啊(第22页)
李明看着看着,眉头就拧了起来。
“经济增长不高,并没有达到预期啊,就算考虑到战争因素,我国的实力也应该不止于此……”
李世民在一边静静地听着,没有吭声。
很明显,好大儿认为群臣的业绩不理想。
可是李世民不这么认为。
他这一路看过来,大明王朝岂止是蒸蒸日上,简直是蒸蒸日上。
这还是在战争花费巨大的前提下,所达成的成就。
群臣已经做得很努力很到位了,为什么要扣他们的绩效,果然是黑心老板……李世民为可能得扣工资的大明权臣默哀一秒钟。
杨太后还是笑呵呵的:
“明儿也别太难为他们了。
河北大旱,作物歉收,账面数字难免难看。
“天不遂人愿,非人之过也。”
尽管在李明的推动下,大明在大搞基建,大炼钢铁,大兴贸易。
但是在公元七世纪的时代局限下,农业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绝对地位。
换句话说,大明也逃不脱“看天吃饭”
的魔咒。
“真的是因为客观因素么……”
李明沉声嘀咕着,在思考明天开大会的时候,要不要以这个话题为由头,申斥一下群臣,让他们收收骨头,绷紧神经。
李世民插话道:
“你在京镇守时群臣做得好,你出门在外时群臣做得不尽如人意,这不正说明了这个国家缺你不可吗?
“如果你在和不在都一个样,如何凸显你的必要性?要你何用?”
这番话,让李明和杨太后娘俩愣了愣。
过了一会儿,两人会心一笑。
“还得是父皇,抓住了皇权的本质。”
李明笑道。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