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入土为安(第2页)
更何况他有预感,他这身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萧风昏睡的这些时日,他亦在半梦半醒间仿佛能看到缠绵病榻的自己和跪在自己床前哭到泣不成声的儿子女儿们,也常梦到自己的姐姐和两个小外甥,以及福灵安和明瑞……
若不趁热打铁,等到自己撒手人寰那一天,满朝文武只剩萧风一人孤掌难鸣,孤立无援,更无法说服已经铁了心的乾隆。
所以在此事盖棺定论前,他是一定要争取的。
所以,他试图曲线救国,采取迂回的策略。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事情就事在人为了。
因此,他先向乾隆进言,提出可以先从仿制英式燧枪入手,逐步提升大清的火器水平。
等技艺成熟之后,再考虑引进更先进的武器。
闻及,乾隆虽然仍未明确表态,但内心已有所松动。
就在这时,班杰明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亲自回到自己的国家大不列颠,帮助大清购买英式武器,并由粘杆处秘密押送,绝不会导致枪支炮弹流落民间。
乾隆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异彩,似乎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随后,他秘密派人前往广州、澳门等地,暗中了解英式火器的制造工艺,并命令傅恒主导此事,加紧投入仿造英式燧枪和研究火器改良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的火器改革在暗中逐步推进。
萧风和傅恒的努力虽然没有立即见效,但他们的坚持和智慧,为大清,甚至未来整个中国的军工变革埋下了伏笔。
而乾隆,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火器改革的重要性,开始更加积极地推动这一进程。
……
年节将至,皇室也迎来了尔康的葬礼。
乾隆亲述悼词,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满朝文武大臣亦同声悲泣,为这位忠诚勇敢的臣子送行。
永琪因遵循孝道,处于“守孝”
期间,故整个毓庆宫的人员均不宜出席尔康的葬礼。
在这样的时刻,唯有紫薇的好姐妹晴儿,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她的身旁,给予她无声的慰藉。
在出殡前的那一刻,萧云身着荔肉白搭配鷃蓝满绣宝相花纹的精致旗服姗姗来迟,那服饰的华美与府中的肃穆氛围相得益彰。
“臣给贵妃娘娘请安,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福伦夫妇以及在场众人皆未曾想过身为贵妃娘娘的萧云回驾临学士府,均言辞恳切的行礼问安。
萧云连忙摆手,示意众人免礼,亲自扶起福晋说道:“福大人福晋快快免礼,我今天不是贵妃娘娘,而是尔康的朋友,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言罢,萧云缓步至尔康的灵前,虔诚地上香鞠躬,又细心地为尔康添上了纸钱。
她本已准备了一路的安慰之语,欲以此减轻紫薇的伤痛。
可当她看到跪在一旁脸色苍白如纸的紫薇,以及那满脸稚气却尽显可怜的东儿时,所有的言语都哽咽在喉,只能轻轻地握住紫薇的手,低声劝慰:“紫薇,节哀顺变。
尔康在天之灵,一定希望你和东儿能坚强地活下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