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北上(第2页)
沈文渊立在阁楼暗处,看着少年将纸页塞给门外老农。
老农布满沟壑的脸笑成秋菊,让他想起北疆那些捧着《冬麦御寒十策》哭泣的老卒。
日头西斜时,太子侍从抬着鎏金匾额进院。
“文渊阁“三个御笔大字映着晚霞,沈钧钰在匾额右下角现行小楷:敕令各道州县设分阁。
“父亲!
“他冲进书房却撞见晏菡茱,“你怎么。
“
“来送这个。
“晏菡茱晃了晃《四海农经》样稿,“岭南荔枝图是请二叔画的,他在广州驻军三年。
“
沈文渊突然咳嗽起来。
当年他力谏陛下派胞弟镇守岭南,换来的是二十年兄弟陌路。
此刻样稿上栩栩如生的荔枝,竟比八百里加急战报更刺目。
更鼓敲过三响,沈钧钰在御书房呈上奏折。
景仁帝朱笔在“农算科“三字上悬了半晌,墨汁滴落染污“循序渐进“四字。
“爱卿可知,前朝炀帝开运河被骂了千年?“
“陛下圣明。
“沈钧钰伏地叩,“运河滋养万民时,无人再提炀帝。
“
月光漫过宫墙时,八匹快马载着《四海农经》样稿奔赴各道。
北疆驿站里,浑身绷带的纪胤礼正借着火光读“冬麦御寒篇“,忽听帐外老卒啜泣:“早两年有此书,俺闺女就不会饿死。
“
惊鸿院内,晏菡茱将最新誊本锁进书箱。
箱盖合拢时,沈钧钰忽然道:“父亲把密室残卷都取出来了。
“
“老侯爷若在世。
“
“祖父定会欣慰。
“沈钧钰握住她沾墨的手,“那日你问为何藏书数万,如今可明白了?“
夜风卷着桂花香涌进来,晏菡茱望着晒书场堆积如山的典籍。
月光下,它们不再是锁在深阁的死物,而是即将飞向四海的星火。
烛芯“噼啪“爆了个灯花,靖安侯将公文合上,忽然笑叹:“钧钰如今愈稳重了。
“他起身推开雕花窗,夜风裹着荷香涌进来,“当年你执意要娶菡茱时,为父还担心。
“
“父亲如今不担心了?“沈钧钰将凉透的茶换成新沏的碧螺春。
青瓷盏底映着烛光,在紫檀案几上拖出细长的影。
靖安侯接过茶盏,眼底映着跳动的烛火:“上月户部那桩贪墨案,你处理得极妥当。
“他吹开浮沫,话锋忽然一转,“明日把库房钥匙交给菡茱吧。
“
沈钧钰执壶的手顿了顿,茶汤在杯口打了个旋:“儿子还想躲几年清闲。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