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十五(第3页)


    你说,这太阳要是“在泉”
    了,咱们身体会出现啥奇奇怪怪的反应呢?
    岐伯捋了捋长须,笑眯眯地说:哎呀,黄帝陛下,您这问题问得,简直是要把我这把老骨头里的知识都给掏空了。
    不过嘛,既然您这么感兴趣,那我就给您细细道来。
    想象一下,太阳这家伙要是“在泉”
    啊,那就相当于冬天里的大boss——寒冷,它悄悄地潜伏在咱们身体的深处,不走寻常路,专挑那些容易“漏风”
    的地方捣乱。
    这第一站,往往就是咱们的“腰尻”
    (现代咱们可以理解为腰部到尾椎那一块儿)。
    你想想,大冬天的,你要是穿少了,是不是感觉腰后面跟被冰块贴着似的?这太阳在泉,也是一样的道理,腰尻就开始隐隐作痛,仿佛有个小恶魔在那里拿冰锥子捅你,让你直不起腰,弯不下身,那叫一个“屈伸不利”
    啊!
    黄帝皱着眉头,问道:哎哟喂,听起来就让人菊花一紧,那接下来呢?
    岐伯:别急,别急,咱们继续。
    这寒冷要是再往下窜,就到了咱们的“股胫足膝中”
    。
    股啊,就是大腿;胫呢,是小腿;足膝嘛,就不用说了,脚丫子和膝盖。
    这些地方啊,平时就容易受凉,太阳在泉的时候,更是雪上加霜。
    你会觉得,走起路来,每一步都像是在踩冰刀,嗖嗖的冷风直往骨头里钻,疼得那叫一个酸爽!
    黄帝夸张地搓着手,说道:听起来,这太阳在泉,简直就是给咱们的身体来了个“冰雪奇缘”
    体验啊!
    岐伯大笑,继续说:不止呢,要是真遇到这种情况,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可就有用了。
    比如说,有个方子,咱们可以称之为“暖阳逐寒汤”
    。
    这方子啊,简单又实用,就像是给身体送温暖的快递小哥。
    配方嘛,得这么来:干姜5克,这可是驱寒暖身的头牌;肉桂3克,它能帮你把体内的寒气给“轰”
    出去;附子一枚(古代附子大小不一,咱们大约按现代剂量算个5克吧,但记得附子有毒,得炮制好才能用),这可是温阳的猛将,不过用的时候要小心哦,别把自己给“补”
    过头了;再加上甘草5克,调和药性,就像是给这碗汤加点甜味,让它不那么“火辣辣”
    。
    黄帝眼睛一亮:听起来,这方子就像是给身体定制的“小火炉”
    啊!
    岐伯继续说道:正是如此,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还得聊聊脉象。
    黄帝您知道吗,太阳在泉的时候,脉象也会跟着起哄呢!
    这时候的脉象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咱们中医称之为“紧脉”
    。
    紧脉是啥样呢?想象一下,你冬天在外面冻得直哆嗦,手指尖那种紧绷绷的感觉,就是紧脉的缩影。
    摸起来,就像是摸到了一根紧绷的琴弦,嗖嗖地弹来弹去,这就是体内寒气作祟,气血在跟寒冷做斗争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