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o章 脉药相通遣方配伍(第2页)
李建国突然咳嗽,手忙脚乱地掏纸巾,痰里带着血丝:“还有痰中带血,西医说我是支气管炎,开了左氧氟沙星。”
苏怀瑾用压舌板观察舌苔,薄白苔中央略带淡黄:“不是胃火,是少阳郁热灼伤肺络。
方中干姜温脾,能防止清热药伤胃,黄芩专清少阳胆热,就像给身体同时开暖气和风扇,让寒热平衡。”
三天后的复诊在午后,李建国进门时步伐轻快,却眉头紧锁:“烧退了两天,昨天下午又升到38c,是不是中药不管用?”
苏怀瑾搭脉时现弦细脉更甚,追问下得知他见退烧就停了药:“少阳病就像拔河,咱们刚把邪气拉过来,您一松手,它立刻反扑。”
她指着处方上的干姜,“这味药能温脾阳,和柴胡配合,才能巩固胜利果实。”
诊室里,自动煎药机“咕嘟咕嘟”
地熬着药,柴胡的草本香混着桂枝的辛辣味在空气中弥漫。
苏怀瑾翻开李建国的用药记录,现氯雷他定片和中药间隔不足半小时:“抗过敏药和中药得间隔1小时吃,不然胃里像同时塞进冷热食物,消化不了。”
小张递过药材溯源单,甘肃陇西县gap基地的认证印章清晰可见:“柴胡是三年生的道地药材,醋制时用的是山西老陈醋,符合2o2o版药典标准。”
李建国摸着包装上的追溯码,终于露出笑容:“原来中药也有‘身份证’,早知道就不擅自停药了。”
苏怀瑾拍拍他的肩膀:“少阳病得慢慢来,就像修复老房子,得先拆了乱搭的棚子,再加固地基。”
话音未落,苏怀瑾的手机突然震动,杭城妇幼保健院的会诊通知跳出屏幕:“26岁产后大出血患者,血红蛋白62gl,出现革脉,请求紧急会诊。”
她望向墙上的《脉经》挂图,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的描述赫然在目,与李建国的弦细脉形成尖锐对比。
“小张,准备会诊资料,带上三七粉和阿胶珠。”
苏怀瑾边说边披上白大褂,急诊室外的救护车鸣笛声由远及近,“革脉主大失血,产后多虚多瘀,得用三焦同治法,上焦固脱,中焦健脾,下焦填精。”
李建国看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诊桌上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还冒着热气,药香里混着消毒水的气味,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
他低头看着处方单,上面“柴胡6g、桂枝3g、干姜5g”
的字迹工整清晰,就像苏怀瑾说的,中医的遣方智慧,藏在这一味味药材的配伍里,藏在一脉脉搏动的玄机中。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