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蹇义表白


    朱瞻基双眼放光:“这一来,可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士绅持续做大的隐患。”
    “青伯,真有你的,你是真损啊……”
    朱瞻基得意忘形,见李青眼神不善,忙又补充道,“我这是夸你呢。”
    李青:“……”
    你可真跟你爷爷一个德性,连话术都一样。
    “也不能高兴过早,”
    李青道,“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还是有可转换余地的。”
    “那也无妨。”
    朱瞻基笑道,“朝廷政令颁后,他们自己就能闹腾起来,最差也能让那些个士绅后院失火。”
    顿了顿,“青伯,你还有计没?”
    “再就是科举制度了。”
    李青将之前跟朱棣说的那一套,说给朱瞻基听。
    简单说就是:朝廷直接定进士名额,并将这名额平均分到大明各省份。
    如此一来,便能杜绝南方一家独大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隐形优点,那就是一些个富绅为了名额,会从南方迁徙到北方。
    因为进士名额的分配,定会让南方考生科举高中的难度,提升到地狱级,而北方的教育普遍不高,相对要容易很多。
    富绅迁徙对北方的展,可比普通百姓大得多,有了他们的加入,能很快带动各行业。
    当然,这些都基于政令能顺利颁。
    毕竟这么做,等于直接撼动了整个江南文官团体,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朱瞻基也深知其中难度,但他并不想退缩,现在的他,正是干劲儿满满的时候。
    “干了!”
    “有魄力!”
    李青竖了竖大拇指,“不过,你也要做好他们反扑的准备,那些人可不是吃亏的主儿。”
    朱瞻基笑笑:“他们有什么招数,尽管使出来就是,我一一接下!”
    李青点点头,心情愉悦。
    说一千道一万,王朝想要鼎盛,帝王的意志才是重中之重。
    “军队能稳住吗?”
    李青问。
    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朝局再乱都可以控制,最多不过折中,但军队是万万不能乱的。
    “放心,一切尽在掌握。”
    朱瞻基自信道,“我登基后,第一时间就释放了卫青,并给他官复原职,同时,给军中大小军官,额外涨了三成俸禄,军心稳的很,不会有任何意外。”
    “真的?”
    “我有必要骗你吗?”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