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禹王成功跨越七百九十里的崎岖山道遭遇了什么(第3页)


    在山上有座墓,大禹在那里祭祀,使用了太牢,还用吉玉作为祭品。
    这个神的形象是人脸有三个头,其余的部分都是猪身和人脸。
    不久后,大禹一行人到达了东北的骄山。
    山上有一只神兽守护着,这只神兽长着人脸、羊角和虎爪,经常在睢漳深渊中游荡,出入时带有光芒。
    离这座山有千里之遥,还有一个叫做光山的地方,山上居住着一位名叫计蒙的神明,它长着人的身体和龙的头部。
    它常常在睢漳深渊中游荡,每当他出入时,必定会带来飘风的暴雨。
    计蒙和神兽各有自己的亲属,它们都有着神奇的能力,不肯相让,经常生争执和冲突。
    当禹王到达骄山时,他看到两个各持长枪的神在睢漳渊上激烈地战斗。
    其中一个是神兽,它展开角露爪,统率着魔属展示出强大的威力。
    另一个是计蒙,他腾云驾雾,拥有神兵的支持,显得非常强大。
    神兽说:“你这妖孽,只能在半夜的树枝上啼叫。”
    计蒙回道:“你那些妖异的光芒,不过是在屋檐下或花丛中照耀着飞蚊而已。”
    神兽又说:“你说我是妖怪,不过是强词夺理地欺人。”
    计蒙回答道:“我坚守正道,绝不容许你这种下流之徒胡作非为。”
    不多说废话,双方都施展出自己的强大力量,神兽挥舞着爪子,计蒙则用手中的剑来阻挡,双方的战斗动静之大,甚至可以掀翻整个天地,堪比古今最强的战士。
    两个神明都动用了各自的妖兵和神器,在那里激烈地厮杀。
    禺强和唐辰走在前面开路,到达睢漳渊时,看到两个神明正在激烈地战斗中,场面非常热闹。
    禺强拿起弯弓,大声喊道:“两位请停手,如果违背我的命令,就看我的箭头了!”
    两个果然停止了战斗。
    神兽和它的手下跳入渊中,而计蒙和他的伙伴则消失在了云雾之中。
    禺强对唐辰说:“那些消失在云雾中的一定是正义的神明,而那些跳进渊中的就是邪恶的妖怪。”
    第二天黄昏时分,两家神明又在睢漳渊上展开激烈的战斗。
    禺强认定了神兽,一箭射去,正中兽的左胳膊,大叫一声翻滚着掉进了深渊中,众妖怪纷纷逃散。
    计蒙也感到惊讶,驾着云彩在空中说道:“我和你没有仇恨,希望你不要伤害我。”
    禺强说:“我会帮助你消灭妖怪,不会伤害你。”
    禹王随后进行了祭祀之后离开了。
    到了岐山,又遇到了一位名为神涉兽的神明,它的形象是人的身体,但下半身则是三只脚。
    到了衡山,进行了祭祀衡山之神的仪式。
    禹王晚上梦见一个穿着红色绣花衣服的男子,自称是“玄夷苍水的使者,说他身上带着一本书,里面记载了引导洪水的方法。
    禹王治理水患时,想得到这本书吗?“禹王回答道:“我非常愿意听从您的指示。”
    玄夷苍水的使者说:“那就要在黄帝之岳虔诚地斋戒三天。”
    于是禹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斋戒。
    到了委宛山,看到一个穿着青衣服的小童,手捧着一个石匣子,看到禹王到来后说道:“玄夷苍水的使者已经等候您很久了,他有重要的命令交给您。”
    那位青衣童子突然不见了,禹王打开石匣,现里面是一本命简玉字的书。
    经过查看,这本书上是科斗文,禹王和伯益一起研究这本书,现里面详细地记载了治理水患的方法。
    禹王从景山走到琴鼓山,总共经过了二十三座山,距离为二千八百九十里。
    琴鼓山上的神明们都有鸟的身体和人的面孔,进行祭祀时需要用一只雄鸡作为祭品。
    进行祈祷的时候需要使用一块玉器叫做藻圭,祭祀时要用稻子作为祭品。
    禹继续前行,走了三百里到达了岷山。
    现在的汶山郡,广阳县的西面,大江的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向东北流注入大海。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