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37(第3页)


    东京城行会三百六,人户三十万,没有哪户人家哪一天能不跟行会打交道。
    衣食住行四样事,样样都有行会中。
    即使最腌臜的,每日的黄白之物,都要靠粪行来收拾。
    要是行会当真抵制到底,文家吃喝拉撒都要成问题了。
    京中行会,一向都是以官商为主,他们可不擅长义愤,最擅长的是迎合上意。
    不过看王居卿的样子,能这么快联手起来,开封府在中间功劳不小。
    韩冈反问道,“你怎么看?”
    王居卿对此心中得意,“聚众生乱,官府当管。
    买卖私家事,官府不当管,总不能强迫人做买卖。”
    文彦博在京师,只是临时居住,摘得中不会有存粮,更不用说不易储存的菜肉等物,行会约束下面商家不与文家交易,文家从今天开始,就要断粮,就是去外面酒店,也会是文家人与狗不得入内。
    见韩冈沉吟着没说话,王居卿更凑近了一点,小声道,“下官知相公顾虑,会命人按点送席面去潞公府上,不会让潞公一家饿着。”
    朝廷要顾及元老大臣的体面——这不是为了文彦博,而是所有朝臣——但没有义务去填饱宰相家的仆人的肚皮。
    文彦博此番上京,虽云轻车简从,可随行的仆役还是十倍于主人家。
    几十张嘴嗷嗷待哺,就是文彦博把开封府送去的席面都分下去,也填不了只吃一日两餐的肚皮。
    这么做的确是折腾人的好手段,而且在外面看来,元老重臣的体面也得到了保全。
    控制了朝野舆论的韩冈,可以尽情的笑话文彦博自作自受,赞许京师百姓重气守义。
    韩冈考虑了片刻,道,“潞国公的俸禄分一半,该从京师。”
    民间的义愤不能泼冷水,王居卿和京师一众行会的效顺之心也该鼓励,不过韩冈还是不喜欢借用这些小花招来对付文彦博。
    如果是敌人,那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文彦博可远远不够资格做敌人,绊脚石而已。
    俸禄并不全是钱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实物,包括粮食,包括布匹丝绸,甚至还包括薪炭和草料,而看韩冈的意思,肯定是不准备让文彦博府中饿着。
    一边泼着脏水,让文彦博受天下人唾骂,一边把自己的手洗得干干净净,事情也做得漂漂亮亮,只是未免有些畏手畏脚了,在王居卿看来,做得更狠辣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但既然韩冈做出了决定,他也不会不识趣的反对,他问道,“那行会那边怎么办?”
    “买卖私家事,官府不当管。”
    韩冈将这件事放下,“已经收到枢密院的公文了吧。”
    “收到了。”
    提到此事,王居卿眉心就皱了起来。
    今天白天两府刚刚作出决议,从明天起,驻扎在京师内外的十数万禁军中,将调出三万北上,协防河北。
    作为开封知府,王居卿的任务不轻,但他在意的不是身上的重任。
    能被选调北上,必是精锐无疑。
    精锐调离,京师空虚,这风险可就大了。
    方才见面先提文彦博的狼狈,就是想要让韩冈开心一下,然后才好劝谏。
    可现在,看来计划是行不通了。
    从王居卿的表情上看出了他心里的顾虑,韩冈解释道,“总得走这么一遭。
    要是调动一点兵马就担惊受怕,日后真的要打起来了,难道还能屯着兵马不放手?辽国定然也会知道这边的情况,如果给耶律乙辛一个错误的认识,日后可就会麻烦不断了。”
    这一次兵马调动,就是告诉世人,即使囚禁了皇帝,控制了政权,两府也一样不怕动刀兵。
    ‘清君侧’、‘黄袍加身’之类的事,即使生了,朝廷也能镇压得下来。
    而朝廷,也是稳稳地将兵权控制在手中。
    “这是给辽人看的,也是给天下人看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