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大军出关


    宋应升接着说道:“老爷虽然我们人力资源丰富。
    但是,现在老爷的各种事业展的非常好,很多都处于上升期。
    人手还是非常紧张的。”
    杨凡问道:“你看现在可以动员多少民兵,当然不能影响目前的重大项目。
    现在秋收在即,也不能影响庄稼收割。”
    “老爷,匠户全是工人,一个也动不了。
    家奴和佃户马上就要秋收,秋收后还要播种冬小麦。
    去修大坝,大量的水利设施也要修建,毕竟现在新开的荒地都远离河道了。
    等水库建好,灌既用水要靠沟渠才能输送到比较深远的田地。
    未来几年水利建设工程用人只会多,不会少。”
    杨凡点点头,这些他都有数,宋应升说得都是实情。
    “你觉得不影响其他项目的情况下,能组建几个民兵辅兵团。”
    宋应升低头反复考虑了一下,说道:“老爷带走三个团就是极限了。
    不能再多了。
    征的再多就要影响收割了。
    另外,大军都走了,老爷的领地不能没有防御力量,还需要征召三个民兵团看守老家。
    这样就需要六个团了。”
    现在虽然有百万人口了,但壮丁也就二十几万人。
    其他都是老弱妇孺。
    真正能上阵的不多。
    六个团。
    两万人,已经快到百分之十了。
    再征多了容易伤筋动骨。
    “好的,就征三个团的辅兵吧。”
    杨凡排版道。
    “这次出征,为了便于运输物资,我们沿着滦河向上游行军,目前我们能动员多少船舶。”
    运输处的处长是黄浩,他时老人了。
    是最早跟随杨凡的人之一。
    “老爷,目前改造好的蒸汽机船,只有十艘,每条运力百吨左右。
    运输处下面其他的船,都是漕船。
    逆流而上运输军需,需要拉纤,或者船夫用竹竿撑船。
    度非常慢。
    恐怕跟不上大部队的行军。”
    这是个大问题,部队不可能等着这些乌龟一样慢的船。
    “能否用蒸汽船做拖船,一条蒸汽船拖动几条漕船逆流而上。”
    杨凡说道。
    他记得后世的大运河上,都是前边一条机动船,后边都是没有动力的拖动的船,长长的一串,像是火车一样的。
    “老爷高见,这个倒是可以试一下,我估计一条蒸汽船拖动五条漕船没有什么问题,那我们可以出动六十条运输船,跟随大部队行动。”
    运输问题解决了,此次出征,问题就不大了。
    杨凡的军队接近现代军队的作战方式,及其依赖后勤。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