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再次跳票(第3页)


    不夸张的说,哪怕电影行业死了,凭借庞大的产品线,索尼仍然能活得好好的。
    顶多砍掉摄影机这条业务线。
    反观阿菜。
    他们接受不了。
    事实上,电影诞生这一百多年,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
    该挖掘的,都被挖完了。
    一旦没有新的东西涌现,一个行业自然而然会迎来衰落。
    虽然3d给电影行业强行续了一波命,但这种程度的振奋剂,远远不够。
    任何一种有可能革新电影行业的新技术、新的拍摄手段,都是救命稻草。
    哪怕李杰开出的预算高了一点。
    研经费,整整两个亿。
    美金。
    当然。
    这笔钱不是阿莱和索尼两家出,真让他们给,他们也不可能掏出这种巨额的研经费。
    李杰也没指望他们全掏。
    只要他们愿意配合就行。
    剩下的钱,他准备自己掏一部分,再从国内融一部分。
    凭借李杰的号召力,融资不是什么难题。
    两亿美刀?
    也就中等意思而已。
    阿狸、藤讯、旺达三家一人投了3000万,这就有一个亿了。
    接着,李杰又从iax母公司、蔡司镜头、尼康、佳能、光芯等企业了一笔钱。
    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国外企业。
    不是他不想找国内的企业,而是国内没有符合要求的厂家。
    毕竟。
    相机、摄影机都是一种细分的,且市场规模不断缩小的行业。
    这年头,手机几乎把相机行业杀死。
    那些具备先优势的巨头都不得不面对不断下滑的销量,这时候冲进去,不是白瞎吗?
    类似的行业其实还有不少。
    一个经典老谣言,国内造不出圆珠笔的圆珠。
    这个话,也不能说错,因为国内确实没有相关的企业,但造不出,和不想造,那是两回事。
    前者是经典卡脖子,后者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性价比。
    同理。
    相机、摄影机行业也是这个道理。
    这玩意的门槛不低,研投入高,又是半个夕阳产业,不值得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追赶。
    什么打印机、高端机械表、高端自行车等等,都是一个道理。
    言归正传。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