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干私活的女助理(第4页)
林师弟的年龄自不用说,这个都有了解,他们有点难以接受的是导师的态度:
一本简历从接到递,动作是那么的丝滑。
关键的是王志齐当时的那一句:基本上都是按照你的要求选的。
什么意思?
他们五个人,以后很可能不是王教授用,而是这位林师弟。
问题是,他们能站在这里,就是冲着王教授的资历、能力才来的,把他们扔给一个小孩算怎么回事?
一时间心思各异,念头万千。
随即,冯琳又递过来几份资料:“机器你们大致都用过,完了看一下手册,熟悉熟悉。
这是研究计划,这个要着重了解。
有疑问要及时问,有建议要尽早提……”
几人点头,接过资料,又顺手翻开:
材质与工艺分析:早期铜器冶金技术演变·既半坡遗址出土铜器合金成份研究。
保护修复技术:黄土高原出土铜器腐蚀机理与干预措施·既脱盐、缓释保护技术。
前者属于工艺复原,后者属于修复保护,很全面,也很有指向性。
只看这两份研究计划就知道,项目组立项前下过大功夫:既避免了与同校、同省、乃至其它研究机构重复申报的可能性,又具备了一定的前瞻性。
特别是后一项,虽然是垂直细分项目,但现阶段尚处于空白,前景相当广阔。
说简单点:但凡能研究出一点成果,就是好几项专利。
论文更是刷到飞起。
顿然间,几人的心里安定了不少:虽然台上那位咋看咋不靠谱,但导师还是很靠谱的。
但越过标题,翻看具体内容时,就像是约好的一样,五个人的脖子齐齐的往前一伸:
pi(项目总负责人):王齐志。
c0-pi(项目共同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林思成。
像是不敢相信一样,又看了一遍:没错,不但是子课题负责人,还是项目共同负责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除了主要研究方向之外,明确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摸块、实验阶段及进展预估,都是由他设计。
除此外,以后日常实验分工、数据分析、实验进度督促与检查,以及协调跨学科引导与协作,统统由他负责。
等于导师该干的活,他至少要干一半。
导师只要不吱声,实验室和项目组就是他说了算。
问题是,先不说他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份报告是不是真的是他计划的。
按规定,子课题必须博士以上,项目共同负责人必须副高。
但这位,才大四,本科都没毕业……那立项的时候,标书是怎么过的?
诡异的是,学校竟然批了?
正惊疑不定,其中的一位本科生嘀咕了一声:“听说,他是林副院长的孙子?”
其他四位没有吱声,但直觉不大可能:暗箱操作,输送科研资源的迹像太明显,有些过于明目张胆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