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九不可替代(第2页)


    逐渐在往“展社会生产力”
    过度。
    换句话说,地方官员想要考评优异,除了维稳这个永恒指标之外,还要讲“gdp增”
    了。
    正如高务实三十年前就和高拱提到的过的那样:一个好的县令要能让当地税收连年上涨但老百姓却不会产生怨言。
    高拱当年认为这很难,大概率会导致县令连年加征,同时对当地百姓的反对声音加强打压,最终就是前几年出成绩,而达到临界值之后直接爆民变。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典型思维,即便高拱也很难跳出其外,因为在他们眼里,社会生产力是恒定的,你但凡多收税,一定只会导致老百姓负担加重。
    实际上,大明在朱元璋时期定下的商税之所以低到几乎能忽略不计,思想根源也出在这儿——朱元璋不是不收商税,他也是收的,只是他认为商税一旦收多了,物价立刻就会上涨,因为商人最是奸猾,他们是不肯吃亏的,所以最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因此,他就把商税一降再降,最终大明的商税就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玩意儿了。
    然而朱元璋还是不懂,你就算把商税全免了,商人也不会因此降价,他们可不会因为你皇帝爱护百姓就跟着爱护百姓。
    物价这个玩意儿究竟定到多少合理,那是个市场行为,能够影响它的其实是市场购买力。
    换句话说,老百姓手里有多少钱,才决定了你的商品能卖什么价。
    卖贵了卖不掉,你就得降价;一上市就售罄,你肯定会涨价。
    涨价去库存?那是在有人给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大明现在可没那个能力。
    大明的货币不是信用货币,是贵金属。
    这玩意儿你得去挖,去通过和西班牙人、倭人贸易来获得,不是想“注入”
    就能注入的。
    总之,经过数十年的经济改革,现在大明的经济模式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而掌握这一变革方向的人,整个朝廷也就高务实一个。
    然而财政是一个朝廷能够运转的基础,现在高务实撂挑子,整个朝廷很快就一片混乱了。
    到了这一步,不惟内阁和各部全都慌了手脚,连朱翊钧也慌了神,感觉如果高务实再等几天不肯回阁视事,只怕整个朝廷就要停摆了——虽然看起来大家都忙得跟一只只无头苍蝇一样,但朝廷实际上已经停止运转。
    这还了得!
    朱翊钧已经坐不住了。
    他感觉高务实这次恐怕下定了决心,已经不是“温言勉慰”
    和“严令回阁”
    就能忽悠回文渊阁上班的了,必须要出重拳……啊不是,是必须要自己这个拉下面子亲自去请了。
    不把这个面子给足,日新是真敢给他自己放长假啊!
    “陈矩!”
    朱翊钧下定决心,问道:“日新如今人在何处?”
    陈矩小心翼翼地答道:“回皇爷,元辅还在见心斋。”
    “备驾,朕要去见心斋。”
    朱翊钧咬牙切齿道:“今儿个不把日新请回来,朕就睡在他那儿了!”
    ——
    感谢书友“书友20170107012220447”
    的10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201102010419420”
    的7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
    、“d0ni”
    的月票支持,谢谢!
    ps:前两天闲得慌去看拿破仑战史,给下本书积累点知识储备(不是要写欧穿),然后看得上瘾就耽误了一点更新……呃,现在年过完滚回来了,恢复正常。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