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这人真的太变态了(第2页)


    “比如太阳的耀斑爆,其所需的磁场能量如何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又如何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爆中释放的,这些仍然难以解释,是公认的难题。”
    常华祥试探性的问道:“这篇论文解释了这些东西?”
    苗建国用力的点了点头,深吸了口气,带着些震撼和感慨的语气开口道:“何止是解释。”
    “这篇论文从电子磁流体中的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开始,再到电子压强梯度对可压缩电子磁流体中的磁场重联不稳定性影响”
    “到准线性理论和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准线性理论,几乎可以说完美的解释了磁重联机制中的磁纽缠现象。”
    “甚至它还从数学的角度上,给出了一个可行性的数学建模方法,来对磁重联·磁纽缠现象进行操控的同时,还包含电子压强梯度效应的可压缩电子磁流体方程组的推导。”
    说到这里,苗建国教授脸上的眼中浮现了一抹深深的敬佩。
    “我不知道这篇论文到底是谁写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写这篇论文的人绝对是国内的大牛!”
    “这篇论文太厉害了,磁重联领域,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如此精妙的文章。”
    长舒了口气,他抬头看向常华祥,目光中满是好奇,询问道:“这论文,谁写的?”
    常华祥道:“徐川写的。”
    “徐院士?”
    听到这个名字,苗建国明显是愣了一下:“他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天文物理了?没听说过啊?”
    他原本以为这篇论文是国内某个天文物理领域的大牛或者说华科院那边的人弄出来的。
    毕竟磁重联机制国内研究的机构和学者并没有多少,而深入磁重联现象中的磁纽缠,更是可以说屈指可数。
    要说最有可能的,无疑是16年的时候公开观测到磁重联·磁纽缠现象的华科院。
    毕竟他们掌握着第一手的观测数据,自然是最有可能做出这份理论的作者。
    结果没想到的是,写出这篇论文的,居然是那个人。
    倒不是说这不可能,而是在他的印象中,徐川对于天文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一向不怎么重视。
    即便是当初在天文学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能够成为祖师爷级别的地位他也没放在心上。
    那套计算工具,至今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还以数学工具的拓展应用称呼着。
    可见天文学界的成果,对于他来说并不被放在心上。
    天文学界的计算工具,也只不过是顺手弄出来的而已。
    所以对于徐川研究天文物理并写出了这篇磁重联·磁纽缠机制的论文,苗建国还是相当讶异的。
    因为他根本就没朝着这方面去想过。
    沙对面,常华祥院士轻轻摇了摇头,道:“对于他的研究,我也不太清楚。
    可能他对这方面的确感兴趣吧。”
    苗建国点了点头,笑着道:“这倒的确是他的风格,总是东一锄头西一榔头的,数学、物理、天文、化学、材料甚至是各种应用和工程,他都有研究的兴趣。”
    “更关键的是,他还是个变态,几乎每一次跨领域研究都能做出不菲的成果来。”
    而过头来说,徐川研究磁重联机制,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磁重联机制虽然说是天文物理学领域的东西,最早的现象也是在恒星上现的,但它严格来说,更偏向于物理学中的等离子物理领域。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