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第3页)


    现在看来,今年他们种的粮食能够养活自己,便就完成任务了。
    等到农闲,再下苦功。
    讲过了春耕的事,杜中宵和崔主事,随着孙指挥几个人,到外面田地里查看土地。
    地里依然荆棘遍布,要想开荒,尚需费许多功夫。
    此次时间太过紧急,连自己打农具都来不及,一切草创。
    杜中宵定购了一批开荒犁,还不知道能不能及时送到。
    地里立了地标,把地分成水田旱田,又分给各家。
    地标是埋土,下边撒石灰,再立木杆。
    这是杜中宵明确要求各个村子统一做的,免了以后方田的麻烦。
    除了这些地标之外,田地里一无所有,看着分外荒凉。
    杜中宵骑在马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不由也觉得有些茫然。
    当年在永城建营田务的时候,规模比较小,自己手下可用的人手多,一切都井井有条,哪里是这个样子。
    有时候不免心中犹豫,要不放弃这一季粮食,充分准备,等到种秋粮算了。
    只是那样对上无法交待,只好硬着头皮,准备各种事情。
    京城带来两万多人,如果真正算成军队,在前线这是一支很强的力量。
    撒在数百里的地方营田,便就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都觉得管不过来。
    看了一会,杜中宵回到村里,针对各个地块,让孙指挥报告种植什么,做什么准备。
    孙指挥指着墙上挂着的地图,道:“现如今最要紧的,是要耕地落种。
    按着衙门指令,今年水田只是平田,不急着下种,只种旱田。
    我们村东种粟,村西种豆,村南种麻,各有亩数。
    其他各种杂粮,也酌情种一些。
    最要紧的是粟,这是我们一年吃食,格外地意。”
    杜中宵听着,知道是他随口说的,根本就没有查看过地形。
    不只是如此,就连亩数,大概也是随口估计。
    虽然地块立地标的时候,已经方过了田,亩数应该有记录的。
    如果是自己做,断然是不会如此粗疏的。
    但杜中宵又有什么办法呢?每日里处理公文,他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抽不出精力,管到下面的细务。
    这几个模范村子,自己盯得紧,也只能做个样子,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明明知道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杜中宵也没有办法,只能不住点头,表示知道了,掩饰自己心中的不满。
    厢军的毛病,打仗打不了,做其他的事情也做不了,惟一在自己专门做的事情上还可以。
    听着孙指挥报着这一带的规划,杜中宵心里盘算以后的办法。
    组织和纪律都达不到要求,只能依赖以后的教育了。
    拉纤的厢军就这一点好处,以前他们工作单一,生活也单调,是懒散了一些,但也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
    只要教育管理得当,应当会很快好起来。
    孙指挥讲完,杜中宵道:“你这里的衙门,还少几处。
    一是谷场,方便村民打谷晒谷。
    还有就是仓库,税粮收上来有个中转的地方。
    再一个就是放农具的地方,现在开荒的村民,农具多是租借,村中要有仓库保管修理。
    还有是畜养大牲畜的地方,牛和马,方便农户租赁。”
    孙指挥道:“运判,时间来不及,那些只能等到以后再建,现在万事将就。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