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2页)
一行车马当属王侯仪仗,佩环金钟,走在街上,百姓不住将目光投来,又看罢来路悄自移开,不敢多看,生恐叫威猛目视四方的王府侍卫误会了去,以为是对这位曾身份不清的未来王妃有甚么好奇。
再则,就算是未来王妃,却能动用王爷的仪仗,何等荣宠不说,也实在算不上矜持。
当然这些自然轮不到他们来指指点点,秦王爷要宠着人儿,旁人再眼红也顶多私下说上两句闲话,阻拦那是万万不敢的。
除了王妃身份,能给的秦王都光明正大给了。
甚至远超一位王爷所能做到的范围,在尊重这位陈姑娘份上,毫无保留可言。
誉朝上至皇帝父亲,下至孩童,都知当日陈大将军忌日,秦王挥霍多少资财打造金屋玉车,放下诸务,不远万里陪陈姑娘下江南祭祖,说是正式一次荣归故里也不为过,秦王到后,以南浔镇为中心,附近十镇皆受钱赏,所费豪横。
并且在李绅之后,重建陈氏祭堂,翻新使其再次砖瓦耀日。
两朝分鼎以来,正该勤俭收拢民心,横扫天下,争取四海归一,秦王为这场风云发起者,自是以身作则,从不虐待一户百姓,严教军纪,不得践踏田间一根禾苗,也再不似当年站在京鉴馆二楼撒金不惜的纨绔公子。
这是唯一一次,秦王破格尽情挥霍。
非议者,格杀勿论。
自此以后,即使有祸国妖姬的名头冒出,也尽数被人不知不觉消灭在萌芽之时。
秦王霸气放言:“本王在一日,轮不到她去做祸国妖姬。”
国不亡,何来妖姬!
便是无法阻止后人妄加记载谩骂,只要他在,谁也不可辱她一辞一事。
皇帝颇有意见,但有前车之鉴,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只是把人叫来中堂教责一顿,也便不肯再管。
也是在这之后,众人心上更加确信,虽未立太子,迟早东宫之主必要是秦王殿下。
然而他们不知的是,韦延清因清楚是碍于自己声势之故,不止一次在父皇面前进言册封大哥为太子,只是皆被韦史含糊驳回。
论时,两国交锋,秦王崛起已是大势所趋。
论实,秦王更是一骑绝尘,武有丰功伟绩,文有状元郎。
天意如此,韦史怎敢把位置交于景王,高下立见。
李绅是他交手惯了的,深知其心机城府,慎远一心踏实,当然不是对手,就是统一,治国之道,也不可太过不变通,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韦史都不能不为初建尚为雏形的誉朝未来顾虑。
但越过无功无过的嫡子,而立次子,又是不合礼典。
故韦史只一味拖延立太子一事,借兵刃时代来推辞,决计天下稳定以后再作确立。
本是当年同吃同住一家人,相爱和睦,韦延清从不曾有过私心,也不想亲人会对自己有何怀疑,故仍以兄弟无间相待,不意太子之位。
当日韦史身体抱恙,三兄弟同入宫中看视,韦延清途径翠芳楼外,侍卫报说有看见景王在此。
既然知道了,韦延清也不多思,当下思着兄弟和睦以使父皇宽心之好意,不带一侍卫,亲自下车,由掌柜引路去楼上喊人。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