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多事之秋二(第3页)
徐南氏道:“已经做的比小理儿的脚还大了,过两个月就会走了,理儿穿不上还有老二,老二穿不上还有老三。”
徐得庸咧咧嘴道:“您老圣明。”
徐南氏忍不住轻笑道:“甭在这贫嘴,一边去……。”
窗外秋雨淋淋,屋内身子骨硬朗头花白的奶奶做着针线活,徐得庸这孙子蹲在一旁像是还没长大。
里屋,徐慧真轻轻给小理儿盖了盖被子,小理儿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颤了颤,嘴巴蠕动两下,徐慧真忍不住笑了笑,手掌不禁抚在肚子上想着什么……。
“呼……。”
一声秋风吹过,吹弯了雨线,吹走了时间……。
……
翌日,雨停,空气清新。
徐得庸只是简单活动一番身体,将门口简单给收拾一番。
“哈……。”
何雨柱打着哈欠活动着肩膀出来,道:“嘿,这雨总算停了,昨个要是像今天这样多好,真是天公不作美。”
徐得庸笑了笑道:“因为特殊可能才会被铭记吧。”
何雨柱浑不在意道:“半文不文,好像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嘿,得庸,你这水平渐长啊!”
徐得庸悠悠道:“所以啊,多读点书看点报有好处。”
“嘁。”
何雨柱撇撇道:“得了吧,咱老大甭说老二,就伱原来的那水平还比不上我,也就是你……开窍了。”
这时,何雨水开门叫了声“得庸哥”
打过招呼,随即对自家何雨柱道:“哥,你快点做饭吧,我还要早去学校学习呢。”
何雨柱翻了个白眼道:“得得得,我欠你的行了吧,我这又当爹又当妈……。”
嘴里叨叨着,何雨柱洗了把脸便开始做早饭。
徐得庸笑了笑,心念一动开启盲盒。
“嘭。”
掉下来一个铁家伙。
徐得庸一瞧,好家伙,是一个“铁饼铛”
,就是用来烙饼的家伙。
这玩意算是一个奢侈品,这时候不是家家都有的。
烙饼这时候人们常吃,住大杂院的自然都自己烙,不是在这种奢侈的“铁饼铛”
上烙,而是在“炙炉”
上烙。
所谓“炙炉”
,用做砂锅的料烧制,1o来厘米高,3o厘米直径的圈,上面是有许多小孔的凸起鼓面。
扣在炉子上,擀好饼放在鼓面上,翻动几次就熟了,外头不刷油,也用来烤窝头片。
当然,大柴锅、炒菜锅也用常来烙馅饼、家常饼、糊塌子以及“京城披萨”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