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思故殿扬帆起航命运子启程(第2页)


    但要是硬件,特别是芯片这块儿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了。
    物理产品一旦失败,那就是真金白银的损失,可不是他俩加个班就能挽回的。
    所以,王禹翔才琢磨着要建个研究所,把ai芯片的核心开工程师们都拢一块儿,不能像搞软件那样,天南海北地分散着,还互不相识就能合作得那么好。
    这硬件开,得的是实打实的团队协作,得的是面对面的火花碰撞。
    李一杲可是正儿八经的芯片科班出身,对芯片开的门门道道了如指掌,人脉广布,资源也是杠杠的。
    要不是他深知ai芯片那片海深不可测,恐怕早在初次创业时,就一股脑儿扎进去了。
    哪还用得着等荣贵君一开金口,说要给他每年砸十个亿,这才心潮澎湃,拍板决定要干这番大事。
    他一回滴水岩公司,就跟赵不琼联手把“大话真”
    那边的事儿处理得妥妥当当,然后马不停蹄地去找王禹翔,俩人一碰头,就开始琢磨起滴水岩第一研究所的筹建大计。
    王禹翔给李一杲打预防针:“大师兄,钱的事儿,你得有个心理准备,别一听就懵了。
    去年我们国家搞ai芯片开的几个大企业,他们的ai工程师平均年薪六十二万,这还是国内的价码。
    我估摸着,咱们研究所研工程师怎么也得一百来号人,这么一算,一年光工资就得六千多万,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设备投资、杂七杂八的费用还没算上呢。”
    “才六千多万?”
    李一杲一听,爽朗地笑了,胸脯一拍,豪气干云地说:“小意思,怕啥?我有十个亿撑腰,咱们就按照人均一百万年薪来算,预算一年一个亿!
    对了,花子牛师叔那边是不是给你物色到人了?”
    这花子牛师叔,可是无问僧当年做软件时代的老战友,软硬件都玩得转的大佬,现在更是芯片界的教父级人物,在科学院带研究生呢。
    不过人家还是乐衷于写代码,李一杲和王禹翔可没少受他点拨,跟他身边的博士们也混得挺熟。
    这次李一杲决定搞ai芯片,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和花子牛师叔都给他推荐了不少得力干将。
    王禹翔点了点头,脸上洋溢着笑意:“有,而且还不少呢,几个核心的我都聊过了,确认很快就能到位。
    我跟他们合计着,已经列了个人员清单,我你看看。”
    说着,王禹翔就把人员清单给了李一杲。
    李一杲拿着手机,一边滑动屏幕一边点头,心里盘算着这班子人马能不能撑起滴水岩的ai芯片大旗。
    王禹翔来的人员配置清单详尽细致:芯片设计工程师20人,专攻s0c的逻辑设计、整体架构设计、数字芯片设计等,堪称芯片开的基石;硬件工程师15人,肩负硬件设计的重任,从pcb布局到高接口设计,无一不包;软件工程师20人,则负责打造和维护芯片的软件生态系统,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调试工具等一应俱全;验证工程师10人,他们像是芯片界的“质检员”
    ,确保硬件和软件设计严丝合缝,功能性能双达标;测试工程师10人,对芯片进行全方位“体检”
    ,功能、性能、可靠性,一个都不能少;算法工程师10人,专注于ai算法的优化与适配,让算法在芯片上如鱼得水,高效运行;项目经理和协调人员5人,他们是项目的“指挥官”
    ,规划、协调、进度控制,确保项目稳步前行;安全专家5人,为算法和模型筑起铜墙铁壁,加密、访问控制,守护信息安全;质量保证团队5人,则是整个开流程的“守门员”
    ,确保最终产品质优价廉。
    李一杲浏览完清单,不禁叹了口气。
    想想滴水岩公司,如今不过十几人的小团队,却每月操持着几十亿的生意,工资开销相比之下简直微不足道。
    而今这ai芯片开团队,人数众多,工资待遇更是可观,一对比,心里那叫一个疼啊。
    他不禁犯嘀咕,荣贵君投进来的这笔钱,到底能不能打出个水漂来?
    王禹翔来的文件里,除了人员列表,还有设备的配置计划和预算资金。
    高性能计算资源——高性能服务器,那是大规模数据处理和ai模型训练的“利器”
    ,即便选用国产gputpu,每台服务器成本也高达百万,100台配置下来,那就是1亿元的大手笔。
    开工具和软件,如jupytern0teb00k、pychar等,有免费或商业版本可选,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忽略不计。
    tens0rf1091等ai框架的企业版高级功能,虽需付费,但一年百来万也还算承受得起。
    然而,eda工具的费用却让人咋舌,企业版或高级功能,一年没有3000万元下不来。
    还有仿真和验证工具,每年1000万元的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版图设计和制造设备虽然费用不菲,但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