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苦僧遗泽众真假玄机多(第2页)


    “为了让我不与三阶教生出嫌隙、偏见,竟将这么多积累拱手送出!
    ?”
    他冷静思索,摸到脉络。
    “慧景大师并不知道我有《众建传记》,所以他的传法,该是沙门中的灌顶之术,将经验、知识传递过来。”
    “按正常展,得了灌顶的传承者,会慢慢消化这些经验、知识,但难免会有损耗,且受限于自身悟性,最后能领悟多少、掌握多少、继承多少,都是个未知数。”
    “但我因众建传记之故,近乎完整将灌顶内容收拢,但同样的,也受限于传记,必须要有所取舍,比如这三种艺、两种术,便只能各自挑选一个。
    不过,也有好处,灌顶继承的是经验、知识,需要循序渐进、经年累月的吸收,可有传记在身,我却能直接获取,但问题来了……”
    他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了书签之上。
    “限制我进步度的,终究还是书签数量。”
    李易原本的十一道书签,一道用来鉴证“应身守意律”
    ,三道用来掌握获取,一共用去了四道。
    如今还剩下七道。
    “这安日巡大师的传记还剩下几个可供获取的,如今又多了个慧景大师的几个,这书签一下子就捉襟见肘了,怎么都不够用啊!
    真是选择的烦恼。”
    他的意识在两道传记上掠过,看着哪个都觉得有用。
    这一刻,他当真有立刻冲入学宫,加入那集贤大肆获取书签的冲动!
    “话说回来,这位慧景大师,难怪被判定为疑似大族出身,除了佛学之外,还擅长丹青与经学,这经学还是陆派,他的俗家姓名就叫陆检,该是家传渊源吧。
    还有这几个术法,一看名字就非同一般啊!”
    在一番权衡后,李易还是决定,优先攻略《番僧传》,至于《苦行僧传》的诸多艺术法,待了解之后,好做取舍。
    “这应身守意律虽学会了,但没有频繁、长期施展,难保没有什么隐患,就是这几次运用,我其实也有几分微弱吃力之感,或许就是前置不够。
    现在既然有了空当,理应将这基础打牢。”
    一念至此,他也不耽搁,祭起一道书签,便朝番僧安日巡的第二项待鉴证事项刺去——
    少时天生神力!
    第二项随之消失,但五类表中并无新增。
    “假的?”
    李易心头一跳,“说不通!
    安日巡大师的残留印记,没有必要说谎骗我,这一项理应是真的才对,但为何没有生成新的五类技?是天生神力不能归属于五项中的任何一个?不对,连见微知萌这样的天赋都可得之,天生神力不该不在此列?还是我的肉身基础不够?但不够可以补,不至于连项目都不生!”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
    “又或者,这涉及到传记对事项真假的认定标准?传记认为的真假,与一般意义上的真假,其实不同?”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