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摆摊是门学问新书求订阅(第2页)


    四人借着手电筒出的光,提着空桶,沿着来时的路,开始回收毫子。
    “大哥,这个沉!
    肯定有货!”
    张振华第一个有了现,他小心翼翼地提起一个毫子,入手沉甸甸的,能清晰地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扭动。
    张卫国接过毫子,熟练地解开封口,往桶里一倒,几条肥硕的黄鳝滑溜地落入桶中,扭动着黄褐色的身体。
    “开门红啊!”
    刘根生也笑着喊道,他那边同样收获颇丰。
    两人负责起毫子,两人负责解开倒出黄鳝,动作麻利,配合默契。
    寂静的夜里,只听得见哗啦的水声和黄鳝落入桶中的噗通声。
    一个小时的功夫,带来的两个木桶已经装满了大半,沉甸甸的黄鳝在桶里互相缠绕,活力十足。
    收完黄鳝,天边已经开始泛白。
    张卫国看了看天色:”
    时间刚好,咱们再去捞点龙虾。”
    他们挽起裤管,走进旁边水相对浅一些的小河里。
    夏天的小龙虾格外活跃,尤其是在清晨。
    四人一字排开,用捞子在水草丛、石缝边来回抄底。
    “嘿!
    这儿有一窝!”
    张振华兴奋地叫着,他的捞子里一下子就进了七八只张牙舞爪的小龙虾。
    “小心夹手!”
    张卫国提醒道。
    又是一个小时左右的忙碌,四个人带来的另一个大桶也被装满了,红彤彤的小龙虾堆在一起,钳子互相碰撞着,出细碎的咔嚓声。
    “收工!”
    张卫国一声令下,四人带着满满当当三大桶的收获,再次骑上自行车。
    这一次,车子明显沉重了许多,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回到花溪村张卫国家里,顾不上休息,四人立刻开始最重要的环节——过秤。
    张卫国搬出家里的老式杆秤,刘根生负责拎桶,张跃进负责报数,张振华则拿出纸笔,一丝不苟地记录。
    黄鳝称完后,合计98斤。
    接着开始称小龙虾,过完称,张振华再次在本子写着:小龙虾125斤。
    看着本子上的数字,即使是沉稳的刘根生,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张振华更是兴奋不已,这么多,这得卖多少钱啊!
    记好账,张卫国对刘根生和张跃进说:“根生,跃进,你们辛苦了,早点回去歇着,晚上分钱。”
    随后,他对张振华道:“振华,快,咱俩赶紧吃口饭,得趁早去市里。”
    李雪梅已经做好了早饭,今天早上吃面条,里面加了瘦肉和鸡蛋。
    兄弟俩狼吞虎咽地吃完,张卫国便推出自己的自行车,又对张振华说:“你骑根生哥那辆车,跟着我。”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