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章 盛世经纬 多维权衡下的帝国新章
一、朝堂称颂:革新成果引动朝野
晨雾未散,大明宫含元殿却已灯火通明。
童浩林端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鱼贯而入的群臣,注意到几位老臣眼角难掩的笑意——这在往日沉闷的早朝氛围中实属罕见。
"
陛下!
益州传来捷报!
"
户部尚书高举奏折,声音因激动而颤,"
新设立的互市监运转两月,商税收入激增三成!
剑南道百姓用墨家新式灌溉模具开垦荒地,今岁秋粮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五成!
"
殿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赞叹。
童浩林微微颔,示意太监展开巨型舆图。
朱红线条如血脉般延伸,标注着新近落成的十五座大型粮仓——从岭南的桂州到西北的凉州,从东海之滨的登州到雪域高原的逻些,粮仓星罗棋布,构筑起帝国的粮食安全网络。
"
诸位爱卿,"
童浩林的声音在大殿回荡,"
漠北局势虽未明朗,但我们的根基已愈稳固。
工部,新式战船建造进度如何?"
"
回陛下!
"
工部侍郎展开图纸,青铜打造的战船模型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采用矿质木材与精铁合铸的十三艘镇海级战船已全部下水。
此船吃水更深,船舷加装可旋转的火炮平台,墨家改良的火龙出水射器可同时装填十枚火箭。
"
长孙无忌出列,手中捧着一卷密函:"
陛下,洛阳传来消息,关东士族联名上奏,盛赞陛下既守祖宗法度,又开创新局。
就连一向保守的河东裴氏,也主动捐银百万贯,助建黄河沿岸的防洪堤。
"
童浩林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自登基以来,他始终在各方利益间寻找平衡点:对权贵阶层,保留其封邑特权,但限制土地兼并;对工商业者,开放盐铁部分经营权,换取商税支持;对百姓与士兵,则以减税、分田、提升军饷赢得民心。
这种多维权衡的策略,终于开始显现成效。
二、民生新貌:墨家巧思普惠四方
长安城郊的农田里,老农王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田间转动的"
双龙汲水轮"
笑得合不拢嘴。
这个由墨家设计的灌溉装置,仅需两人踩踏踏板,便能将洛河水引入十丈高的梯田,效率比传统水车提升数倍。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